十年,1000架航班从山大音乐厅起飞
- 2025-03-15 13:45:12
- 10
SDU001
SDU002
SDU003
......
SDU984
“SDU984”,这个编号
是音乐厅的“飞机爷爷”
新年写下的第一串数字
属于他任职期间的最后一架飞机模型
返聘山大十年以来
近千架“梦想的航班”
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从他的掌心出发
抵达一位位山大人手中
伴随他们飞往新的人生征程
今天,跟姗姗一起循着航线
回到梦想起飞的地方
走进音乐厅,对话“飞机爷爷”
听他讲述与“梦想的航班”的故事
“我希望毕业生们前途似锦
像飞机一样展翅高飞
也希望不管以后到了哪里
他们一看到这个飞机
就能想起山大,想起音乐厅”
“飞机爷爷”,本名徐文祥
不少即将毕业或者曾在音乐厅演出的同学
也会亲切地叫他“徐爷爷”
徐爷爷今年72岁
是山东大学1978级毕业生
毕业留校任教至2014年
退休后
徐爷爷又经艺术学院返聘至音乐厅工作
十年弹指,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
是他任职的最后一年
在此前的十年里
徐爷爷负责管理音乐厅的设施设备
在大小演出当天要早早赶到
拨电闸、开门、检查道具
全由他一人完成
如此朝曦而至,戴月而归
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里
他从未懈怠:
“我自己是负责人,也是员工
学生要几点来,我就提前一点来
最早的有早上六点来
最晚的有凌晨两点走。”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
徐爷爷便在中控室就位
等待演出的开始
2018年9月的一天
徐爷爷同往常一样在中控室做准备
目光扫到堆叠在纸箱里的
废弃荧光棒、塑料水瓶、旧纸板
——这是上一场音乐会打扫后
准备丢弃的“垃圾”
他的脑海中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于是
带有编号SDU001的飞机模型
在山大音乐厅诞生了
自那之后的七年时光里
徐爷爷开始习惯在一场场演出结束时
把使用完的荧光棒、水瓶、纸板等
仔细整理回收
并在下一场演出开始前
将这些材料组合拼接
写下独一无二的编号
制作成一架架洁白挺立的飞机模型
预备送给当天演出的同学
谈起做飞机的契机
徐爷爷说:
“我觉得这些东西直接扔掉挺可惜的
我琢磨着能用它们做个玩具送给同学
他们一般演出完合影的时候
不是有好多人会送上鲜花吗
我不送花,我送飞机
飞机的寓意还挺好——
祝贺你们将来展翅高飞,前途似锦!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同学很喜欢这些
我送一架飞机他们挺高兴
我心里也挺高兴!”
粗厚的手指,简单的工具
从荧光棒、塑料瓶到指向云霄的飞机
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驾轻就熟
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夙愿
是徐爷爷对学生的爱与关怀
更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精益求精的过程
在向大家展示飞机模型的制作过程时
徐爷爷笑着说:
“既然做个玩具,你得像样。”
徐爷爷做飞机模型非常讲究
模具放在纸板上
用小刀裁切下来三块板
分别是机翼、尾翼和立翼
接着要在这些部件上剔出若干小槽
互相卡住,使其不易变形
此外,机翼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要是倾斜了
整体就不好看了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尺寸问题。”
徐爷爷说
标准 直线 尺寸
这是徐爷爷制作模型的关键词
也是他人生轨迹的缩影
高考之前
徐爷爷曾在工厂做了8年工人
干过钳工,烧过锅炉
也在工厂里担任过制图工作
在此期间
他学会了手写仿宋字
也因此他笔下的一串串编号
能如此精美
恢复高考之后
厂长鼓励这群有志向的年轻人
去接受国家的考验和挑选
年轻的他得知消息时
距离高考仅剩三个月
那三个月
他拼了命地看书复习
甚至一天只睡两个小时
最终他成功考入山大电子系
拿到录取通知书
他满心欢喜
梦想的种子在这一刻落地
未来的征途他满怀勇气
他坚定“人就是要多学点东西”
入学后,他潜心学习
毕业时
他被分配到大学外语教学部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
再到退休后被返聘
他将毕生贡献于山大
徐爷爷开心地说:
“因为我喜欢做这个工作
我也有责任心。”
工作40余年
山东大学的百廿风华
徐爷爷陪它走过了三分之一
干一行,爱一行
或许徐爷爷在制作礼物时
常常念起过去
是因为回忆是他送给自己的
最好的礼物
关于梦想
有多少浪漫的诗篇
在“飞机爷爷”的手里
梦想不再抽象、遥远
变得简单且纯粹
一千多架独属于
山大人的“梦想的航班”
载着那些青春和梦想交织的岁月
载着那些关心与鼓励
从山大出发
飞向大江南北,飞向全世界
温暖激励每一个山大学子的心田
“不管以后他们到了哪里
我希望他们一看到这个飞机
他们就能想起山大,想起音乐厅。”
—— 音乐厅的飞机爷爷 徐文祥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 | 赵成擘 董畅
编辑 | 张雨馨